“代糖”没糖,为什么会甜?
“代糖”食品之所以会甜,是因为里面添加了调味剂,具体可分为3大类:糖醇、天然甜味剂和人造甜味剂。
看到糖醇,大家可能会想到木糖醇,除此之外,还有山梨醇、甘露醇;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它们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人造甜味剂有大家常说的糖精,还有甜蜜素、安赛蜜、蔗糖素和阿斯巴甜等。
就是这些调味剂,让“代糖”食品有着和糖一般的甜蜜口感,其中,除了糖醇类甜度不及蔗糖外,其他调味剂甜度都较高甚至是蔗糖甜度的几百倍,但它们的热量却很低甚至没有,所以得到大范围推广。
“代糖”里的明星产品——木糖醇
目前研究认为,在“代糖”的调味剂中,天然甜味剂和糖醇是相对健康的选择。木糖醇是其中的明星产品,其甜度和蔗糖相当,不仅不会导致龋还有防龋齿的作用,所以现在的很多口香糖、水果糖里都添加了它。而且,其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糖尿病人也可以适量食用。除此之外,它还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脂肪肝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木糖醇类“代糖”食品也大都是由精制米、面粉做的,这些原料本身进食后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糖,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更不能预防糖尿病。
人造甜味剂安全性争议不断
对于“代糖”的安全性,学者们一直都存在争议,尤其是人造味剂。人造甜味剂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尽管不断有研究证实其无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的作用;过量摄入后可能引起腹泻,也会加重肾脏负担;扰乱正常的肠道菌群,抑制有益菌、助长有害菌等等。
“代糖”软饮与疾病死亡风险升高有关
不久前,《JAMA内科学》杂志刊登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关软饮料与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成果[2]。数据结果显示,每日喝两杯软饮料的参与者,与每月喝不超过一杯软饮的参与者相比全因死亡风险高17%。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把含糖软饮和“代糖”软饮分开研究,前者与死亡风险升高的数据为8%,后者则却可达26%。
而且,研究还发现这两类饮料分别与不同疾病的风险相关。其中,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是最突出的,研究显示,每天2杯软饮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比每月<1杯者高27%,而其中选择了代糖饮料的参与者数据更恐怖,竟高了52%。令人不解的是,含糖饮料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还首次发现了软饮料摄入与帕金森病风险有关。软饮每日>1杯与每月<1杯相比,帕金森病死亡风险也升高了59%。
所以,别再被“代糖”所迷惑,为了健康不仅要少吃糖,日常也要尽量避免购买添加人造甜味剂的食品,即使是含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的食品也要把控好摄入量。
Source:
[1] Uebanso T, Kano S, Yoshimoto A, Naito C, Shimohata T, Mawatari K, Takahashi A. Effects of consuming xylitol on gut microbiota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mice. Nutrients, 2017, 9(7):756, doi: 10.3390/nu9070756
[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49350